东莞市一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为你提供自动化组装、包装检测解决方案
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189家新三板医疗器械公司半年报分析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东莞市一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8-12-24
  

新三板医疗器械企业半年报概览

1.1 企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

据不完全统计新三板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有189家,依据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除4家由于IPO等因素未披露半年报数据,其余185家企业总计实现营业收入65.3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3532.52万元,营收过亿的企业有12家,6000万-1亿之间的企业有19家,营收在3000万-6000万的企业有39家,剩下62.2%的企业收入在3000万以下。新三板医疗器械企业整体营收规模相对偏小,目前行业集中度仍然处于偏低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少量如林华医疗、信鸿医疗、达瑞生物等营收超过1.5亿的规模较大的企业。

1.2 新三板代表性企业成长性更强

我们认为营收在3000万-1亿之间的企业从发展阶段上来说已经突破了业务摸索及尝试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企业,共有58家,业绩表现如下表所示:

这58家企业2016年、2017年上半年平均营收达到了4342和5505万元,增速26.78%;净利润分别为611和784万元,增速28.31%。其中营收增速超过100%的有3家,30%-100%的23家,0-30%的有28家,4家营收出现下降;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有11家,增速在30%-100%的有18家,0-30%的共有11家,18家出现净利润下滑。总体来看,营收增速超过30%的企业共有26家,占比45%;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29家,占比50%,因此有一半新三板代表性企业成长速度非常快。

58家企业中净利润超过1500万的有12家,500万-1500万之间的有24家,0-500万的有14家,亏损的有8家。以此来看,净利润分布在500-1500万的企业最为集中。

从这24家企业来看(营收3000万-1亿,净利润500-1500万),2017年平均收入5294万元,增速37%;净利润870万元,增速达到了80%。收入增速超过100%的共有一家,增速30%-100%的共有11家,11家增速在0-30%,只有一家收入下滑;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有7家,30%-100%的有6家,6家增速在0-30%之间,5家净利下滑。总体来看,收入增速超过30%的企业占比50%,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企业占比55%,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公司成长速度较快。这部分企业也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三板医疗器械企业的成长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三板医疗器械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从A股和港股及美股市场来看,经不完全统计共有50家医疗器械公司,2017年上半年平均收入7亿元,净利润1亿元,整体体量明显大于新三板公司。从收入分布来看,收入10亿元以上共有8家,30家收入在2-10亿之间,2亿元以下12家。我们认为收入在2-10亿的公司最能代表整个市场的整体水平。30家公司平均收入4.9亿元,增速24%;净利润7349万元,增速12%。其中收入增速30%-100%的10家,占比三分之一,0-30%的14家,6家收入下滑;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11家,占比三分之一左右,0-30%的10家,净利下滑的9家。因此从成长性角度来说,新三板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增长速度更快,成长性企业占比更高。

1.3 行业分类

在进行半年报分析之前,我们将医疗器械分为15个大类,其中包括IVD、心血管相关器械、骨科、眼科、影像诊断、美容整形、注射穿刺、内窥镜及微创器械、牙科、创伤管理、肾脏、妇科及泌尿外科、康复护理、普外器械及缝线和其他类。IVD作为重点的细分领域,还包括上游原料、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渠道商等。针对上述领域我们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半年报分析。

新三板共有66家从事体外诊断业务的企业,64家公司披露了半年报数据。2017年上半年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1.9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3432万元,营收平均增长率为27%;净利润为1.69亿元,平均净利润为265万元,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102%。

2.1 生化诊断领域新三板公司成长性更强

新三板及主板、港股公司半年报概况

据我们统计,新三板生化诊断公司共有12家,主板共有6家,港股1家。

从业务发展规模上来说,新三板12家公司收入超过5000万的有4家,1000-5000万之间的有6家,2家收入小于1000万;净利润超过300万的有5家,0-300万的有3家,亏损的有4家。

从2017年半年报数据来看,我们认为营收超过3000万的新三板公司具备一定体量价值,更值得追踪和关注。主要公司包括康美生物、新健康成、普瑞柏、伊普诺康和科方生物。5家公司平均收入5849万元,增速33%;净利润1152万元,增速30%。从业绩增速分布来看,增速超过30%的3家,占比60%,0-30%的2家;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有3家,1家增速0-30%,1家净利下滑,整体体现出很强的成长动力。

新三板整体虽然在营收和净利润体量上小于主板公司,但是业绩增速更胜一筹,整体业绩增长速度快于体量更大的主板公司。其中普瑞柏、伊普诺康和康美生物上半年业绩表现最为出众,财务数据如下表所示:

点评

新三板生化诊断公司成长速度快。综合以上数据来看,新三板生化诊断公司数量较多,尽管从体量上来看,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但是从2017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来看,体现出不错的成长性,新三板公司营收增速超过30%的公司共有6家,占比50%;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有8家,占比75% 。

高费用推动高速发展。除业绩对比之外,我们针对公司毛利率和费用率进行了详细比对,从结果来看,新三板12家公司毛利率在56%左右,主板港股共7家公司,毛利率在55%左右,相差不大。从销售费用率对比来看,新三板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达到了28.23%,而主板公司则为14.01%。因此,新三板公司整体在学术推广,品牌宣传,渠道拓展及维护等方面投入较多,有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

生化试剂行业整体技术壁垒较低,且目前生化诊断市场70%是开放性的系统,也就是说生化分析仪和配套检测试剂并非同一品牌,主要原因在于开放系统往往整体采购成本较低,医院盈利能力增强。从下游客户来看,三甲医院一般会采取封闭系统式采购,而小型医院或基层医院对于价格和成本比较敏感,往往偏好开放式系统。新三板生化诊断公司仍以生化试剂研发、生产为主,部分企业实现了生化仪的自主研发,盈利来源主要依赖于试剂。由于行业壁垒相对较低,因此渠道下沉、推广和品牌宣传较为重要。鉴于新三板公司整体渠道、销售投入较高,因此整体业绩表现亮眼。

2.2 分子诊断新三板整体处于快速增长期

基因芯片领域特色优势明显

新三板及主板、港股公司半年报概况

新三板从事分子诊断的公司非常多,共有21家,是新三板公司最为集中的体外诊断的细分领域。据统计计算,2017年上半年平均收入3776万元,去年同期平均为2710万元,增速接近40%。从净利润来看,新三板公司去年平均净利润为-109万,今年为84万,增速177.35%。从体量上来说,我们更为关注净利润500万元以上的公司,共有4家,分别是之江生物、赛乐奇、达瑞生物和百傲科技。四家公司平均收入8688万元,增速18%;净利润1550万元,增速22%。其中3家公司收入增速超过30%,占比75%,1家收入0-30%之间;净利增速超过30%的1家,0-30%的3家。

主板从事分子诊断业务的公司数量也相对较多,包括贝瑞基因、达安基因、华大基因、艾德生物等9家公司,香港市场有一家铭源医疗(半年报未披露)。从上半年业绩表现来看,主板公司收入及净利润体量明显大于新三板公司,平均收入4亿元左右,增速11.75%;净利润平均超过6000万,增速达到11.42%。

分子诊断行业处于爆发期

分子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广泛用于肝炎、性病、肺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等领域。基因检测领域应用的技术主要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

2010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仅为10亿元左右,2014年达到30亿元,随着无创产筛等领域的市场突破,2015年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占整个体外诊断市场16%左右,发展速度极快。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开拓,行业增速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25%以上。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企业的快速成长,因此整个分子诊断领域尤其是新三板公司体现出优质的成长性。

新三板基因芯片领域公司优势明显

新三板分子诊断领域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500万元以上的有4家企业,分别是之江生物、赛乐奇、达瑞生物和百傲科技,其主营业务和财务表现如下表所示。

点评

分子诊断行业未来将持续爆发式的增长,新三板公司尽管整体营收及净利润体量较小,但是成长性很强,且涌现了一批有一定的规模的公司。基因芯片领域为新三板公司的特色,以赛乐奇和百傲科技为代表,2017年上半年业绩增速很快,近年来均维持很强的增长动力。基因芯片整个行业在国内处于快速成长期,爆发潜力较大,尽管市场容量还没有PCR和基因测序那么大,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近年来快速实现了从科研到临床的跨越,在个体化用药等领域发展空间很大。作为新兴的技术和产品应用,目前并未有上市公司重点专注于基因芯片业务,赛乐奇和百傲科技已经在国产基因芯片的赛道上实现了快速发展。尽管目前随着二代测序价格的降低,基因芯片和测序两种技术的应用重叠度越来越高。基因芯片技术在一些领域逐步被二代测序替代,但是芯片有自己的优势:包括技术较为成熟,样本处理和数据分析相对测序更加简单、快速,且在快速筛选上有较大优势,未来我们持续看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主板公司整体体量较大,收入及利润平均增速在10%左右,比较稳定。其中艾德生物和华大基因半年报业绩表现还是很好的,在基因测序服务领域主板公司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无创产筛等,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市场统治力较强。未来分子诊断领域发展空间还有很大,持续看好。

2.3 上游原料国产化趋势明显

体外诊断试剂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各类酶、抗原和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等,原料所占试剂成本比例较高,其中酶类体外生化诊断试剂中诊断酶占成本的60%左右。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属于知识密集、多学科综合的产业,研究开发领域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生产领域技术复杂,革新难度大,质量要求严格。过去几年我国体外诊断原料基本依赖进口,主要原因为诊断试剂对原料纯度、稳定性等要求较高,由于技术工艺的限制,国产原料质量与进口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以从国外采购为主,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随着国产基础研究水平、工艺水平的逐步提升,国内企业也在逐步向上游产业延伸,凭借价格优势实现进口替代,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如利德曼、美康生物、科华生物等部分诊断试剂厂家已经实现了向上游的拓展。

2.4 持续关注免疫诊断、POCT等领域

免疫诊断、POCT、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VD渠道商等领域我们均进行了半年报分析统计,从2017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来看,新三板公司整体增速一般,但也存在一些亮点,个别公司发展速度很快,包括POCT领域的微点生物等。

作为IVD领域市场容量较大,增速较快的免疫诊断、POCT领域,我们会持续关注行业的动态发展以及新三板公司的业绩未来表现。

美容整形领域医疗器械包括各类激光医疗设备及美容仪器等。新三板共有三家公司从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分别为科英激光、奇致激光和亚格光电,2017年上半年业绩总结如下。A股中并无专注于此领域的上市公司,体现出新三板在此领域的特色优势。

从2017年三家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来看,整个板块业绩表现十分亮眼,营收平均达到了4619万元,相比于2016年增长率达到了22.23%;从净利润来看,三家公司2016年、2017年上半年平均净利润分别为779万元和1312万元,增长高达68.5%。其中收入增速超过30%的有1家,0-30%的2家;3家公司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0%,成长性很强。除此之外,整个行业盈利能力较强,毛利率超过50%,净利润率均超过24%,盈利能力很强。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看,三家公司现金流量充沛,经营运转能力很强,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点评

医疗美容设备及仪器作为新三板的特色领域,2017年业绩增长强劲。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医疗美容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受益于人们对美容需求的逐步提升和消费支出意愿的不断加强,下游医疗美容服务机构扩张迅速,对医疗美容设备需求大幅提升,市场容量急剧扩张。因此,近年来医疗美容设备公司发展迅速,从17年半年业绩表现来看,总体收入利润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均突出行业的优质属性,且奇致激光公司已经进行了辅导备案。整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看好此板块未来业绩的表现。

创伤修复领域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各类医用敷料、生物再生材料等。新三板从事相关业务的公司很多,共有11家,A股共有3家,港股一家,排队IPO的一家。其中A股南卫股份、港股普华和顺和排队IPO的稳健医疗并未披露半年报,因此统计数据来自于剩下的13家公司。

从各个公司2017年半年报业绩表现来看,新三板11家公司业绩分化较为严重。从规模上来说我们更为关注营收在2000万以上的规模化企业的发展及成长,包括四家公司源兴医药、瑞济生物、泰宝医疗和创尔生物,四家公司平均收入4221万元,增速63%;净利润1117万元,增速43%。其中4家公司收入增速均超过30%,3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30%,业绩增长速度极快。

而A股两家公司平均收入1.4亿,增速59%;净利润2255万元,增速34%。整个市场创伤修复领域整体成长性较好,目前处于快速爆发的阶段。

点评

创面修复领域医疗器械总体市场容量较大,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健康护理需求、医疗支出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关。由于其单品市场空间往往只有几亿元,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渠道的快速拓展、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新产品的不断研发推进尤为关键。新三板代表公司源兴医药、泰宝医疗和瑞济生物2017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优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都实现了现有产品渠道的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除此之外每家公司都有新的产品推进及储备,成长性很强。

创面修复领域新三板公司盈利属性与A股冠昊生物和正海生物基本类似,再生材料龙头冠昊生物17年半年收入2亿左右,净利2400万左右,从净利润体量来说,新三板公司差距并不明显,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整体板块业绩分化严重,但亮点突出,优质企业上升速度很快,值得重点关注。我们认为整个创伤修复板块规模化企业快速成长期完全来临。

康复护理领域包括各类医用、家用的康复护理、监护设备及仪器。新三板共有18家企业从事此领域的相关业务,A股中典型的公司共3家包括鱼跃医疗、九安医疗和乐心医疗。

从整个财务数据来看,新三板公司2017年上半年平均收入3890万元,净利润392万元;A股公司平均收入3.6亿元,净利润1.2亿。新三板上半年收入5000万以上企业6家,1000-5000万10家,1000万以下2家;净利润300万以上的8家,0-300万的有8家,亏损的有2家。

从成长性角度而言,新三板收入增速超过30%的企业有6家,9家企业增速在0-30%,3家企业收入下滑;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有11家,3家企业增速在0-30%,4家企业净利润下滑。A股公司收入增速超过30%的2家,0-30%的1家;净利润2家出现了下降且亏损,只有鱼跃医疗实现了24%的增长。从毛利率的角度来说,新三板18家公司平均毛利率达到了44.11%,经营现金净流量-37万元;A股公司平均毛利率则为33.43%,经营现金净流量-520万元。

康复护理领域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净利300万以上)共有8家,上半年财务数据如下表所示:

这8家公司2016年上半年平均收入4716万元,17年收入5647万元,增速20%;净利润16年平均460万元,17年达到776万元,增速接近70%,其中收入增速超过30%的有3家,0-30%的有4家,1家收入下滑;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有6家,0-30%的1家,1家净利下滑,整体体现出很高的成长性。

点评

新三板康复护理领域公司众多,整体规模相比于上市公司仍然偏小,处于成长上升期阶段。从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来说,2017年上半年业绩增长较快,收入增速20%,净利润增速达到了70%,企业整体毛利率显著提升,从而带动了净利增幅显著大于收入增长幅度。一方面一些公司将产品延伸至家用,议价能力提升,提升整体毛利率;一方面研发的投入、市场逐步推广带动新产品销售,往往新产品毛利较高因而带动整个公司盈利水平。

康复护理领域器械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政策扶持、国民保健意识加强、家庭医疗消费能力的提升,行业发展速度很快。新三板企业整体发展模式、销售策略比较灵活,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成长,业绩整体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渠道的快速拓展叠加新产品的逐步推广,规模化的公司未来成长前景仍旧光明。

医疗器械其他领域还包括心血管类、骨科、眼科、影像诊断、给药、内窥镜及微创器械、牙科、肾脏血透等细分行业。综合分析来看,其中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规模、体量较小的阶段,上市公司占据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新三板企业的特色优势不太明显,整体增速一般。

以心血管类领域公司为例,新三板公司共14家,除康泰医学未披露半年报数据外,13家均已披露业绩表现。心脏监护、诊断类医疗设备表现一般,支架领域两家公司业绩表现不错,包括垠艺生物和美中双和,美中双和收入1.35亿元,增速16%,净利润1240万,增速290%;垠艺生物收入超过6000万,增速5%,净利润1143万,增速接近30%,但是与A股乐普医疗和港股公司微创医疗和先健科技相比,体量和增速仍不占优势,强者垄断地位依旧。但从行业的角度来讲,PCI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光明,新三板支架业务公司未来仍具有很高的成长动力。

眼科作为黄金科室,未来眼科相关器械及设备市场容量仍然会保持稳步提升,尽管整个板块效应不突出,但轶德医疗、新眼光公司业绩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

内窥镜及微创器械作为新三板特色业务领域,覆盖6家新三板公司,其中海泰新光业绩表现最为突出。从现在时间节点来看,内窥镜及微创器械行业内优质公司已经实现了快速成长,龙头投资价值凸显。

注射穿刺类器械和耗材包括输液器、注射器、静脉留置针以及穿刺类产品。作为消耗类耗材及刚需类的产品,注射穿刺类器械市场容量很大。新三板领域同样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公司,成长速度很快体量较大,包括浙伏医疗、林华医疗和天康医疗等。注射穿刺类器械领域客户黏性较强,品牌口碑较为重要,龙头公司优势会越发明显,未来持续关注本版块业绩表现。

东莞市一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 访问量:】【 BMAP 】【GMAP【后台管理】